1,綿竹酒廠窖齡有多少年歷史了
四川綿竹川綿酒廠位于西蜀歷史文化古城——綿竹,中國名酒U型帶位置上,據(jù)可考綿竹釀酒歷史已有三四千年,固有酒之鄉(xiāng)美譽,川酒發(fā)源地之稱,也是中國名酒劍南春的故鄉(xiāng)。
2,劍南春是哪里的酒
這次系統(tǒng)地說說劍南春的歷史,劍南春是四川綿竹的酒,在唐代綿竹的酒就是貢酒,有一本史書叫唐國史補,書上說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叫李適,李適把劍南燒春能不能作為貢酒這個問題當成國事來議論,這就可見當時劍南燒春的地位。那劍南燒春是什么酒呢?其實劍南燒春不是一個酒的名字,而是酒的產(chǎn)地。劍南的意思就是劍門關(guān)往南,包括綿竹,廣漢德陽等等。燒是蒸餾,春是酒,劍南燒春就是劍南那一帶產(chǎn)的燒酒。所以當時的酒是只有地名,沒有酒名的。后來到了宋代,這一帶的酒才有了酒名。到宋代以后,這酒才有了名字,叫鵝黃和蜜酒。那鵝黃這個名是來自杜甫的一首詩,叫舟前小鵝兒,鵝兒黃四酒對酒愛新鵝。這個鵝黃是比喻酒的顏色。后來因為杜甫當?shù)氐木凭徒轩Z黃酒。那后來北宋的文學(xué)家蘇軾有個好朋友叫楊世昌。楊世昌是綿竹的一個道人,他研究出了一種酒,起名叫蜜酒。后來楊世昌到蘇軾家里做客,兩個人就成天帶著酒去江邊打魚游覽風景。后來楊世昌一高興就把蜜酒的配方送給了蘇軾。蘇軾特意為這個酒作了首詩,叫蜜酒歌。綿竹這個地方的釀酒歷史是從劍南燒春開始。那后來從鵝黃酒再到蜜酒,這整個是一個系列。這個系列說明在唐宋時期,綿竹當?shù)氐木埔呀?jīng)得到了上流社會的肯定。那當?shù)氐尼劸菩袠I(yè)也很繁榮。宋代有一本書叫宋會要,這個書里說當時在,漢州就是現(xiàn)在的廣漢市,漢州設(shè)了 18 個酒務(wù),專門收酒稅,當時是南宋和金兵作戰(zhàn),那中央財政破產(chǎn)。所以綿竹人張俊就是當?shù)氐能娛骂I(lǐng)袖,就看上了酒稅,就發(fā)展酒行業(yè)。后來四川的酒稅占全國所有酒稅的接近一半,這些稅就用作國家的軍費開支。劍南春酒在宋代之后的發(fā)展比較平穩(wěn),這一段的歷史故事比較少。后來到清代,綿竹人用過去劍南燒春的技術(shù),再經(jīng)過一些改革,做出了綿竹大曲。那綿竹大曲在當?shù)胤浅S忻.敃r綿竹有個名人叫李湘銀,他說徐州府有綠荔枝,何如綿竹出大曲,意思是我們家鄉(xiāng)綿竹的酒這么好,即使喝不到綠荔枝也沒有什么遺憾。那這個綠荔枝就是五糧液的前身。后來清代文學(xué)大家綿竹人李調(diào)元說自己天下名酒皆長盡,卻愛綿竹大曲醇。所以那會兒的綿竹是釀酒成風,當?shù)厝蔷品话?,比較有名的有朱、楊、白、趙這四家。在清代綿竹當?shù)赜兄鞐畎宗w這四家酒坊,朱家是陜西過來的,那他是看中了綿竹的氣候好,所以就在當?shù)亻_了朱天益燒房。那朱家的酒釀得好,也善于經(jīng)營生意。后來楊家,白家趙家也從陜西過來釀酒,所以現(xiàn)在的綿竹還有朱家巷,楊家巷等等這四家的舊址。那清代結(jié)束之后,一直到 40 年代,那會是全國經(jīng)濟崩潰,綿竹的酒業(yè)也都差不多倒閉了。后來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到五一年,國家成立了綿州縣酒廠,這個廠就是建南春酒廠的前身,剛剛成立會只有二十一個人,這二十一個人就是過去各個酒坊的釀酒師傅,這些人就開始創(chuàng)業(yè)。50 年代初,綿竹酒廠成立第一件事就是把朱天益這些老酒坊合并,集中力量恢復(fù)生產(chǎn)。后來到 57 年,綿竹酒廠請到四川大學(xué)的龐教授為酒起名。龐先生起了劍南春這個名字。后來到 58 年確定了劍南春的糧食比例是 40% 的高粱、20%的大米、20%的糯米、15%的小麥和 5% 的玉米。釀酒的水是四川白水河河床底下的地下水也叫陰河水。后來又用當?shù)氐挠w泉水,到了 60 年代又開始完善工藝用雙輪底發(fā)酵技術(shù)。終于是在 79 年全國第三次評酒會劍南春得了金獎,成了國家名酒。這就是劍南春的歷史故事。
3,劍南春酒的發(fā)展歷史
二十世紀初,綿竹大曲在多次四川國貨展覽會上,獲得獎?wù)?、獎狀?932年首獲準使用注冊商標而名揚天下。自1913年開始,綿竹相繼有50余家酒店、 酒行、酒莊在成都西市,綿竹大曲成為成都“酒壇一霸”。四十年代初,綿竹酒業(yè)入了一個歷史高峰,大曲酒作坊增至38家,老窖200多個,年產(chǎn)350多噸 ,并遠銷重慶、南京、上海等地。綿竹大曲獲獎 1922年獲四川省勸業(yè)會一等獎。1928年獲四川省國貨展覽會獎?wù)?、獎狀?929年“乾元泰”、“大道生”、“瑞昌新”、“義全和”等十二家大曲酒, 獲四川省優(yōu)秀酒類獎憑。1932年四川省舉辦第一次名產(chǎn)展覽會,綿竹縣提供多種產(chǎn)品參展,其中“垣豐泰”大曲坊釀造的大曲酒,首次被批準使用注冊商標,以嶄新的時代風貌引起了一 番轟動。 (摘自《劍南春史話》)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劍南春人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釀酒工藝,生產(chǎn)出了聲譽卓著的中國名酒劍南春。六十年代,劍南春生產(chǎn)工藝完全成熟。七十年代,劍南春開始出口,遠銷日本、港、澳,并榮登全國八大名酒金榜。八十年代,劍南春一期工程的擴建,現(xiàn)代科技的應(yīng)用和一系列的技術(shù)改革,系列產(chǎn) 品實現(xiàn)了全優(yōu)。從此,劍南春進入了萬紫千紅的黃金時代。九十年代,劍南春人認真研究市場規(guī)律,針對市場制定的營銷策略、“科學(xué)投放”等措施,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。五十年代 一九五一年五月,國營綿竹縣酒廠宣告成立,這個廠就是今天“四川省綿竹劍南春 酒廠”的前身。一九五八年三月,酒廠從改變釀酒原料入手,進行科技攻關(guān),試驗出一種綿竹釀酒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原料,用這種原料釀出了“芳、洌、甘、醇”, 恰到好處,風味更為獨特完善的酒,這就是今天聲譽卓著的中國名酒“劍南春”。 (摘自《劍南春史話》)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,酒廠采用“雙輪底發(fā)酵”工藝,完善“勾兌調(diào)味”技術(shù),找出“劍南春 ”基礎(chǔ)酒的最佳儲存老熟期,至此,“劍南春”生產(chǎn)工藝完全成熟。一九六三年, 劍南春酒被評為四川省名酒,獲金質(zhì)獎,一九六四年,雙沙酲色酒被評為四川省優(yōu) 質(zhì)產(chǎn)品,獲銀質(zhì)獎。(摘自《劍南春史話》)七十年代 一九七四年,“劍南春”開始出口,遠銷日本、香港、澳門等地,一九七九年第一 屆全國評酒會上,被評為全國名酒?!皠δ洗骸?、“綿竹大曲”等產(chǎn)品聲譽日高, 銷售量大增,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工廠進入了大發(fā)展時期。 (摘自《有效管理的智慧》)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,酒廠在實現(xiàn)系列產(chǎn)品全優(yōu)目標的基礎(chǔ)上,劍南春酒又連續(xù)榮獲第四屆、 第五屆國家名酒稱號和國家質(zhì)量金獎。一九八八年還在香港舉行的第六屆國際食品 博覽會上,獲國家金花獎。 為了發(fā)展名酒生產(chǎn),提高名酒產(chǎn)量,一九八四年,中商部決定撥款1430萬元, 擴建劍南春酒廠。一九八五年十月擴建工程破土動工。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試產(chǎn)出 酒。中商部同意再撥款3500萬元,擴建年產(chǎn)四千噸劍南春的第二新區(qū)。至此, “劍南春”進入了千古未有的黃金時代。(摘自《劍南春史話》)九十年代 社會的發(fā)展,促進了劍南春的進步,改革開放,極大地豐富了劍南春酒文化的內(nèi)涵 。 跨入九十年代,劍南春人抓住歷史機遇加快發(fā)展。一九九0年起,投資近億元,年產(chǎn)曲酒6500噸,占地近400畝的劍南春二期、三期擴建工程相繼上馬投產(chǎn)。 一九九四年,三星級大酒店也建成使用…… 劍南春以最新“史話”開始了宏偉的構(gòu)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