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臺制曲是做什么,茅臺鎮(zhèn)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都有哪些

本文目錄一覽

1,茅臺鎮(zhèn)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都有哪些

大黔朝醬香型白酒洞藏老酒的釀造工藝流程是: 母糟 大曲→粉碎→曲粉 高 粱(下沙) →粉碎→配料→蒸酒蒸料→攤涼→加曲→ 酒 尾 原酒→貯存→勾兌→再貯存→ →翻拌→堆積→入窖→發(fā)酵→出窖酒醅→高粱粉(糙沙)..

茅臺鎮(zhèn)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都有哪些

2,茅臺鎮(zhèn)無憂酒業(yè)制曲工工作是做什么的 問一問

摘要 酒廠的制曲工的工作有三方面: 1、種曲、糖化劑保管 2、蒸煮料 掌握好時間、氣壓、保證熟料火候適中,不應過火和夾生影響制曲質量。 咨詢記錄 · 回答于2021-10-09 茅臺鎮(zhèn)無憂酒業(yè)制曲工工作是做什么的 酒廠的制曲工的工作有三方面:1、種曲、糖化劑保管2、蒸煮料掌握好時間、氣壓、保證熟料火候適中,不應過火和夾生影響制曲質量。 3、拌和料掌握好水分與接種溫度和前期發(fā)酵溫度。為釀造優(yōu)質醅打下基礎。 制曲是目前黃酒生產過程中較為辛苦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一是季節(jié)恰逢盛夏高溫,二是堆曲工作無法用機械替代,只能采用人工作業(yè)。

茅臺鎮(zhèn)無憂酒業(yè)制曲工工作是做什么的 問一問

3,茅臺酒制曲的類型和規(guī)格

一、生料、開放式制作生料制作是茅臺酒大曲培養(yǎng)和產品質量的關鍵所在,小麥自身所帶的菌類以及環(huán)境微生物在制作時共同作用,由此而部分形成茅臺酒生產的產香、產酒功能菌和茅臺酒香氣、香味的前驅物質。二、堆積升溫、自然培養(yǎng)、季節(jié)性強茅臺酒大曲的生產季節(jié)性強,必須伏天踩曲。茅臺鎮(zhèn)夏天氣溫高,濕度大,空氣中的微生物種類、數(shù)量多又活躍,這樣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,對于高溫大曲也極為有利。三、高溫制曲,培養(yǎng)周期長高溫制曲也是茅臺酒生產的重要工序,與其他大曲相比,茅臺酒的大曲發(fā)酵時間更長,溫度也更高。曲塊要經過40天倉期的培養(yǎng),高溫大曲中有大量的耐高溫細菌,幾乎沒有酵母菌。曲塊成熟拆曲后將曲塊轉入干曲倉后,還要存放半年以上,才能投入生產使用。通過存放使曲塊自然干燥,酶活力降低,最終使得曲塊香味增加。四、成曲糖化力低在制曲生產過程中因曲醅的品溫不同,自然形成了黃曲、白曲、黑曲。白曲品溫較低,這是發(fā)酵不徹底時形成的,但其糖化率相對較高;黑曲品溫過高,這是曲塊燒壞而形成的;這其中以黃曲最香,質量最好,所占比例也最高,可以達到80%以上。

茅臺酒制曲的類型和規(guī)格

4,茅臺酒的制作方法

茅臺酒是大曲醬香型白酒,生產工藝分制曲、制酒、貯存、勾兌、檢驗、包裝六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整個生產周期為一年,端午踩曲,重陽投料,釀造期間九次蒸煮,八次發(fā)酵,七次取酒,經分型貯放,勾兌貯放,五年后包裝出廠。茅臺酒的釀制有兩次投料、固態(tài)發(fā)酵、高溫制曲、高溫堆積、高溫摘酒等特點,由此形成獨特的釀造風格。

5,茅臺酒的傳統(tǒng)工藝有什么特別的嗎

釀酒角度沒什么特別的。從香型角度看就是增加了堆積、酒曲使用高溫大曲、流酒溫度也偏高。這樣的釀酒工藝能夠富集香味物質,最終蒸餾時候帶入白酒中。
茅臺酒從制曲、制酒、貯存、勾兌到包裝,經過30道工序、165個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。其傳統(tǒng)工藝總結為端午踩曲,重陽投料,一年一個生產周期,其間九次蒸煮,八次發(fā)酵,七次取酒,經分型貯放,勾兌貯放,五年后包裝出廠。其工藝特點為:兩次投料,固態(tài)發(fā)酵,高溫制曲,高溫堆積,高溫摘酒,以此形成茅臺酒獨特的釀造風格。

6,茅臺酒所制大曲首次制曲時間為什么選在端午節(jié)前后

因為端午節(jié)前后氣溫相對較高. 茅臺酒的制曲季節(jié)性非常強,都是在最炎熱的伏天人工踩曲。這段時間氣溫高、濕度大,空氣中微生物種類和數(shù)量繁多,生態(tài)活躍.   微生物在白酒香味成分形成的過程中,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白酒的香味成分,就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。不同的制曲溫度,帶來的微生物群系也不一樣。溫度高、適溫寬,微生物種類和數(shù)量多,產生的香味物質和香味的前驅物質也多。
因氣候的差別 端午過后的氣溫來說易發(fā)酵易貯存
想屈原了唄!
可以治療風濕
國內一般白酒釀造,一年四季都可以投料生產,只需經過一兩次,至多四、五次發(fā)酵蒸餾取酒,便完成一個生產周期。而茅臺酒釀造,則是順應季節(jié)變化的自然規(guī)律來進行,一年一個生產周期,“端午踩曲,重陽下沙投料”。同一批原料,要歷經八次攤涼及加曲堆積發(fā)酵、九次蒸煮、七次取酒的復雜生產過程。 是為了順應季節(jié)變化的自然規(guī)律 和自然和諧

7,茅臺鎮(zhèn)傳統(tǒng)醬香酒的制作過程有哪幾步驟

貴州茅臺鎮(zhèn)白酒價格介紹年份系列:手工佳釀 至尊至貴貴酒十五年 1688貴酒十年 1058貴在知心 貴在分享金星貴 568藍星貴 438紅星貴 298一品暢享 貴在歡樂★★★致品 318心品 168嘉品 128黔春系列:醬香天成 唯有黔春金黔春 168紅黔春 118
茅臺鎮(zhèn)素被稱為“醬香之鄉(xiāng)”,其中最為出名的以茅臺酒為例,除了茅臺酒以外茅臺鎮(zhèn)還有其他的優(yōu)質醬香型白酒七種武器酒、黔小驢小酒等都采用傳統(tǒng)的的生產工藝釀造。醬香型白酒的生產過程:兩次投糧,九次蒸煮,八次發(fā)酵,七次溜酒;三高:高溫制曲、高溫堆積發(fā)酵、高溫餾酒;兩長:基酒生產周期長(1年1次)基酒儲藏時間長(至少3年)。這樣釀造出來的優(yōu)質醬香型七種武器酒這樣的茅臺鎮(zhèn)傳統(tǒng)醬香酒才會有喝時好喝、好吞,喝后不頭痛、不口干的特點。
傳統(tǒng)醬香型白酒的釀造過程,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,主要包括選料、制曲、釀酒、陳釀、勾調、檢驗和包裝,這樣7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這些環(huán)節(jié)決定著茅臺鎮(zhèn)傳統(tǒng)醬香型白酒的最終產品質量、以及酒的風味。

8,茅臺酒是怎么做出來的

1)獨特的地域環(huán)境   茅臺酒因產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臺鎮(zhèn)而得名。由于茅臺鎮(zhèn)地處河谷,風速小,十分有利于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有關專家曾用茅臺酒工藝及原料、窖泥,乃至工人、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,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。也充分證明了茅臺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系和茅臺酒不可克隆,為此茅臺酒2001年成為我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。 2)特有的紅纓子高粱   茅臺酒生產所用高粱為糯性高粱,當?shù)厮追Q紅纓子高粱。此高粱與東北及其他地區(qū)高粱不同的是,顆粒堅實、飽滿、均勻,粒小皮厚,支鏈淀粉含量達88%以上,其截面呈玻璃質地狀,十分有利于茅臺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,使茅臺酒每一輪的營養(yǎng)消耗有一合理范圍。茅臺酒用高粱皮厚,并富含2%-2.5%的單寧,通過茅臺工藝發(fā)酵使其在發(fā)酵過程中形成兒茶酸、香草醛、阿魏酸等茅臺酒香味的前體物質,最后形成茅臺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等。這些有機物的形成與茅臺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關,也是茅臺酒幽雅細膩、酒體豐滿醇厚、回味悠長的重要因素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茅臺酒富含一定的多酚類物質,適量飲用,不傷肝,能治糖尿病、感冒等疾病。 3)復雜的釀造工藝   如果說茅臺酒具有獨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,那么茅臺酒獨特的釀造工藝就是能工巧匠之妙。概括茅臺工藝的特點為三高三長。   茅臺酒工藝中的三高是指茅臺酒生產工藝的高溫制曲、高溫堆積發(fā)酵、高溫餾酒。茅臺酒大曲在發(fā)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℃,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(fā)酵溫度都高10-15℃;在整個大曲發(fā)酵過程中可優(yōu)選環(huán)境微生物種類,最后形成以耐高溫產香的微生物體系,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。高溫堆積發(fā)酵是中國白酒生產敞開式發(fā)酵最為經典和獨創(chuàng)之作,也是其他名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。高溫餾酒:蒸餾工藝本身是固液分離的技術,但茅臺酒生產工藝的蒸餾與其他白酒完全不同。   茅臺酒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指茅臺酒基酒生產周期長;大曲貯存時間長;茅臺酒基酒酒齡長。茅臺酒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,須二次投料、九次蒸餾、八次發(fā)酵、七次取酒,歷經春、夏、秋、冬一年時間。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。茅臺酒大曲貯存時間長達6個月才能流入制曲生產使用,比其他白酒多存3-4個月,這對提高茅臺酒基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,而且大曲用量大,是其他白酒的4-5倍。茅臺酒一般需要長達三年以上貯存才能勾兌,通過貯存可趨利避害,使酒體更醇香味美,加上茅臺酒高沸點物質豐富,更能體現(xiàn)茅臺酒的價值,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點。   茅臺酒工藝的季節(jié)性生產指茅臺酒生產工藝季節(jié)性很強。茅臺酒生產投料要求按照農歷九月重陽節(jié)期進行,這完全不同于其他白酒隨時投料隨時生產的特點。采用九月重陽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節(jié);二是順應茅臺當?shù)貧夂蛱攸c;三是避開高營養(yǎng)高溫生產時節(jié),便于人工控制發(fā)酵過程,培養(yǎng)有利微生物體系,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;四是九月重陽是中國的老人節(jié),象征天長地久,體現(xiàn)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

9,酒曲的工藝流程

酒曲 釀酒技術 曲的生產工藝1、濃香型大曲酒制曲工藝流程原料(小麥)——〉拌和潤料(熱水)——〉粉碎——〉拌料(溫水或冷水)——〉裝箱上料——〉采曲成型——〉晾汗——〉入室安曲——〉溫濕度控制——〉翻曲——〉堆燒——〉收攏——〉出室——〉入庫貯存2、主要工藝操作(1)小麥磨碎 高溫曲采用純小麥制曲,對原料品種無嚴格要求,但要顆粒整齊,無霉變,無異常氣味和農藥污染,并保持干燥狀態(tài)。原料要進行除雜操作。在粉碎前應加入5-10%水拌勻,潤料3-4小時后,再用鋼磨粉碎,使麥皮壓成薄片(俗稱梅花瓣),而麥心成細粉的粗麥粉。麥皮在曲料中起疏松作用。粉碎度要求:未通過20目篩的負粒及麥皮占50–60%,通過20目篩的細粉占40-50%。(2)拌曲料(和曲料) 將粗麥粉運送到壓曲房(踩曲室),通過定量供粉器和定量供水器,按一定比例的曲料(及曲母)和 水連續(xù)進入攪拌機,攪勻后送入壓曲設備進行成型。原料加水量和制曲工藝有很大關系,因各類微生物對水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。如加水量過多,曲胚容易被壓制過 緊,不利于有益微生物向曲胚內部生長,而表面則容易長毛霉、黑曲霉等。并且曲胚升溫快,易引起酸敗細菌的大量繁殖,使原料受損失并降低成品曲質量。當加水 量過少時,曲胚不易粘合,造成散落過多,增加碎曲數(shù)量。另外曲胚會干得過快,致使有益微生物沒有充分繁殖的機會,亦將會影響成品曲的質量。和曲時,加水量 一般為粗麥扮重量的37-40%。曾對制曲時不同加水量進行對比試驗(見表4-4),結果是:重水分曲(加水量48%)培養(yǎng)過程,升溫高而快,延續(xù)時間長,降溫慢;輕水分曲(加水量38%)則相反,而酶的活力較高。高溫曲的傳統(tǒng)操作是在和曲時要接入一定量曲母,至今仍延用。曲母使用量夏季為麥粉的4-5%,冬季為5-8%,一般認為曲母應選用去年生產的含菌種類和數(shù)量較多的白色曲為好。(3)踩曲(曲胚成型) 用踩曲機(壓曲機)壓成磚狀形。踩曲時以能形成松而不散的曲胚為最好,這樣黃色曲塊多,曲香濃郁。(4).曲的堆積培養(yǎng) 可分為堆曲、蓋草及灑水、翻曲、拆曲四步,分述如下:a、堆曲 壓制好的曲胚應放置2-3小時,待表面略干,并由于面筋粘結而使曲胚變硬后,即移入曲室培養(yǎng)。曲塊移入曲室前,應先在靠墻的地面上鋪一層稻草,厚約15厘米,以起保溫作用,然后將曲胚三橫三豎相間排列,胚之間約留2厘米距離,并用草隔開,促進霉衣生長。排滿一層后,在曲胚上再鋪一層稻草,厚約7厘米,但橫堅排列應與下層錯開,以便空氣流通。一直排到四至五層為止,再排第二行,最后留一或兩行空位置,作為以后翻曲時轉移曲胚位置的場所。b、蓋草及灑水 曲胚堆好后,即用亂草蓋上,進行保溫保濕。為了保持濕度,常采用對蓋草層灑水,灑水量夏季較冬多些,但應以灑水不流入曲堆為準。c、翻曲 曲堆經蓋草及灑水后,立即關閉門窗,微生物即開始在表面繁殖,品溫逐漸上升,夏季經5–6天,冬季經7–9天,曲胚堆內溫度可達63℃左 右。室內溫度接近或達到飽和點。至此曲胚表面霉衣已長出。此后即可進行第一次翻曲。再過一周左右,翻第二次,這樣可使曲塊干得快些。翻曲的目的是調節(jié)溫、 濕度,使每塊曲胚均勻成熟。翻曲時應盡量把曲胚間濕草取出,地面與曲胚間應墊以干草。為了使空氣易于流通,促進曲塊的成熟與干燥,可將曲胚間的行距增大, 并豎直堆積。大部分的曲塊都在翻曲后,菌絲體才從外皮向內部生長,曲的干燥過程就是霉菌菌絲體向內生長的過程,在這期間,如果曲胚水分過高將會延緩霉菌生 長速度。根據(jù)多年來的生產經驗,認為翻曲過早,曲胚的最高品溫會偏低,這樣制成的大曲中白色曲多;翻曲過遲,黑色曲會增多

推薦閱讀

熱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