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為什么飯店迎賓要用印度人
飯店迎賓的印度人是不是頭上戴個大包頭的男的,系寬腰帶,配把腰刀?那種是印度的錫克族人,被認為是印度最高大英俊的 種族,勇武善戰(zhàn),是印度重要的士兵來源。印度的好多酒店都會記雇錫克族男子當(dāng)迎賓。另外印度有種姓制度,階級分明,服務(wù)員對客人的服務(wù)態(tài)度很好。
{0}
2,印度盛產(chǎn)美女為何大街上的白富美真的不多
不管什么時候,印度女人全身都很漂亮,她們總是以保守形象出現(xiàn)。只要穿著傳統(tǒng)服飾,她們?nèi)魏螘r候都是無與倫比的。就我看來,白皙或者深色的印度女人永遠是印度女人,任何時候都是美麗的縮影。如果穿著紗麗和貼著眉心貼,印度女人將是眾人矚目的焦點。偶爾看見新聞,看見一些印度的女孩子顏值還是不低的,但是為什么印度的大街上卻并沒有幾個美女呢?第一點就是印度女人的地位問題,在印度,女人們的地位并不像在中國這樣高,所以大部分的女人不會在大街上隨意的走動,除非是有什么必須的理由。但是男人們卻是可以隨意出門咯。第二點就是印度的社會問題,印度的社會治安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,尤其是在貧窮的地方。所以女孩子們就很少出門咯,別說是長得漂亮的女孩子們了,當(dāng)然是好好待在家啦。第三點就是審美的問題,也許你在大街上看見了妹子,但是因為印度女生和中國女生之間的差距,你就會覺得其實這也不漂亮。
{1}
3,印度真的有媒體上報道的那么落后嗎
我覺得印度真的和媒體上報道的,差不多印度這個國家真的是比較落后。印度這個國家首先它經(jīng)濟比較落后,而且思想也比較落后,他們國家一直在提倡多生育,想在人口上超越中國,然而人口多,就會有一系列很大的問題,比如吃飯,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因為一個國家是否強大,不是取決于人口的多少,而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發(fā)展水平以及這個國家整體的人口素質(zhì),所以人口越多,國家在管理人口素質(zhì)方面,以及整個社會的安定方面,就會有很大的問題,這就是印度落后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。我在電視上看過一個印度實地的采訪視頻,印度人在坐公交的時候,并不是有序的上下車,而是他們在擠著上下車,他們的公交車車?yán)锩嬗腥?,連車頂上都擠滿了人,或者是車頂上放滿了東西,他們因為人口多,他們并沒有很有序地去進行一項活動,而是非常的雜亂無章,這也可以看出來。他們的人口素質(zhì)并沒有那么高,所以這個國家要發(fā)展起來,是非常難的。如果說公交車這個問題還不明顯,印度在坐火車的時候,也是這樣,他們可以在火車頂上到處爬來爬去,火車頂上坐滿人或者是在火車頂上放東西,在上火車的時候,根本沒有有序的上下車,也沒有警務(wù)人員去管理他們該怎么樣進行上下車。第三就是印度這個國家它種族意識比較重,所以就會有很多的不平等的現(xiàn)象。比如印度國家這個國家,他們歧視女性,女性在他們的生活中是很不被尊重的,印度的法律也不夠完善,所以這個國家不管從經(jīng)濟還是文化都非常的落后。
{2}
4,印度美食這么不衛(wèi)生為什么還受很多人的喜歡
最近聽到很多人出去旅游,有些人會說想去感受一下印度風(fēng)情,結(jié)果回來的時候就瘋狂吐槽說印度的東西真的很奇怪,也很不好吃,而且印度一些著名小吃街頭也特別臟,臟的都沒胃口了。就像題主問的一樣,為什么印度的街邊小吃這么不衛(wèi)生,看起來臟兮兮的,還是會有很多人買呢?我覺得有很多方面的原因。首先,風(fēng)土人情。要知道,幾千年來,中國的風(fēng)土人情之中,就流傳著民以食為天這樣一句話,也就是說,在中國人的觀念里,食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因此中國人非常重視食物。而且隨著中國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趨勢越來越好,人們就更加在乎食這一方面。于是中國人的腦子里就根深蒂固這吃這一方面的精致性,拋開精致性,也是要干干凈凈的。但是反過來看印度的時候,我們必須要考慮到,盡管印度有富人區(qū),但大部分普遍還是貧窮落后的,他們現(xiàn)在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能吃飽,而吃什么并不重要,因此,就更加不會在乎干不干凈的問題了,求得只是不會餓死罷了。這是一種風(fēng)土人情帶來的觀念上的差異問題。其次,印度的街頭小吃其實主要的供給人群還是本地人,相比歐洲一些國家,去印度旅游的人其實是少數(shù)的,所以與其說是為了旅游的人準(zhǔn)備的食物,更不如說是印度當(dāng)?shù)厝藶榱司S持生活賣給當(dāng)?shù)厝说?,?dāng)?shù)厝俗约罕旧淼募抑械氖澄镆彩呛瓦@個小吃一樣的贓亂,時間一久,自然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的。據(jù)悉,在印度不管是吃路邊攤,還是去高檔酒店的餐廳,印度人總是特別擅長將各種食材做成黃色的、白色的、綠色的糊糊,還黏黏膩膩的形狀。先別說味道如何,光看這些“食物”的樣子,都已經(jīng)讓人食欲大減,難道印度人做食物完全不講究“色香味俱全”的嗎?甚至連我們平常所熟悉的綠葉蔬菜,到了印度也會做成綠瑩瑩的糊糊,這叫人怎么下得了口?不由讓人感慨印度人果然“另類”,從他們做的食物都能看得出來。然而,很多來印度旅游的中國游客卻對這里的“美食”欣賞不來,寧愿選擇吃水果、餅干來充饑,也不愿意吃當(dāng)?shù)氐氖澄铩3酥?,在印度還有一個飲食習(xí)慣,那就是他們喜歡用手抓飯,且印度人吃飯是用右手,因為左手是上廁所用的,聽起來還比較講究,但仔細想想還是很不衛(wèi)生。然而,這種飲食習(xí)慣的行程也不單只因為窮,還與當(dāng)?shù)氐淖诮绦叛鲇嘘P(guān)。在印度牛是一種很神圣的動物,且穆斯林不吃豬肉,印度教不吃牛肉,因此雞肉是比較普遍的葷菜,當(dāng)然也會有很多素質(zhì)者。印度菜分為南、北兩個菜系,北部飲食以烤餅面為主,南部飲食以米食為主,且北部口味比南部淡,較為不油膩,南部較辛辣、口味較重。不得不說,印度菜與我們國家的飲食差距甚大,像是中國人很愛吃的雞爪,印度人就很嫌棄,他們會自豪的認為:我們印度人只吃雞脯肉,雞爪只是我們丟棄的垃圾。由于印度是一個受宗教影響非常嚴(yán)重的國家,也就導(dǎo)致了他們在吃的方面特別挑剔,印度社會一些上層人士對食物的要求更是極致,甚至連印度菜中最常用的洋蔥都不吃,只吃羊肉不吃羊腸,吃蝦不吃章魚等等。說起挑食,在印度更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文化,這或許是受社會上層的影響,所以一些印度人在餐館吃飯都會挑三揀四,不論他是什么階層。
5,出差印度泰姬陵
考慮了一下,我覺的泰姬陵應(yīng)該做為一個單獨的文章來寫比較好。因為它的篇幅會比較長,大多都是我的吐槽。[酷拽] 我們是周日的航班,所以周五任務(wù)完成之后,周六可以自由支配。我和李哥都比較喜歡 歷史 和各種博物館,景點,所以當(dāng)提到去泰姬陵的時候,我倆一拍即合。其他兩個人打算去購物,對泰姬陵不感興趣。 泰姬陵在印度的Agra市,距離新德里大概200多公里。我們提前咨詢了酒店,酒店告訴我們包車,坐火車或者找旅行團都可以。我們找了一個朋友介紹的在印度開酒店的華人,他們酒店有車可以租給我們,帶司機,司機會簡單的英文溝通。租一天的費用是RMB 1400??紤]了一下安全性,便捷性,于是就敲定了這個。 第二天7點半,司機按時等在了我們酒店門口,我們一出門,就看到一輛嶄新的7座的商務(wù)車,很是寬敞。司機坐前面,我和李哥在后面可以把座位放下平躺。錢花的值。 司機開車速度非???,李哥說他做為20年老司機都有點緊張。上了高速,車很少,也就沒那么擔(dān)心了。沿途風(fēng)景不錯,一望無際的綠色,突然有種駕車馳騁在 非洲 熱帶草原上的感覺。開了大概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,車子開進了一片貌似小鎮(zhèn)的地方,然后過村莊,穿農(nóng)田。從路標(biāo)能看出來快到了。 從泰姬陵的停車場到泰姬陵景區(qū)大門還有一段距離,需要坐景區(qū)的公交車。停車場廁所是收費的,但是公交車免費。 公交車很老,很擠。還好就幾分鐘左右就到了。 泰姬陵門票,外國人1000盧比(幾年前的價格,不知道現(xiàn)在是否漲了), 印度 人多少錢我記不太清了??傊?,比外國人便宜很多就是了。據(jù)說多年前,國內(nèi)的景點, 比如 故宮也是這樣,外國游客的門票價格比 中國 人貴,不過近些年 中國 經(jīng)濟發(fā)展起來了,也不在乎這點兒外匯收益了,所以門票價格也就沒有中外之分了。 買票期間,一直有一個人來和我們搭話,給我們帶路。買完票,說他是工作人員,可以帶我們進去,不需要排隊,但是讓他帶進去需要給他1000盧比的小費,我們拒絕了。 排隊的人很多,男女分開兩條長長的隊伍。我和李哥走到各自的隊尾,安分排隊。剛站了一會兒,一個工作人員對我說,你可以不用排隊,直接去前面就能進了,并沒有提錢的事情。我有點狐疑,叫了李哥過來,正要再問,又有一個自稱工作人員的人過來,說他可以帶我們,需要1500盧比[驚呆],是的,比第一個人貴了500盧比。 于是我倆認為這第二個人也一樣要我們掏錢,也就沒再問?;氐礁髯缘年犖槔^續(xù)排隊。男士的隊伍本來就短點兒,過安檢的速度也快,所以慢慢的,李哥和我的距離就拉開了。 期間我看見有幾個 中國 人,女孩兒看看女士的隊伍太長,不管不顧的排到了男士的隊伍里,他的男伴還提醒她,要去女士的隊伍,女孩說了一句“我才不去,就在這”。所以, 中國 人不守規(guī)矩的還是太多了?;蛟S是我不懂變通,死腦筋呢?總之,我不想在外國讓人家抓到任何可以詆毀中國人的把柄。 女士的隊伍以蝸牛的速度前進, 天氣實在太熱,曬的人發(fā)暈。期間還有插隊的,因為插隊還有吵架的,吵的都是印度話,我又聽不懂,看熱鬧都沒心情,真是聒噪到不行[衰]。景區(qū)有在維修的地方,所以我們的隊伍旁邊是一堆石子,被人踩的滿地都是,很不好走。而且竟然還有一攤牛糞,難怪排隊的時候越往前走越覺的臭,還有蒼蠅[衰]。后來看到幾個 歐洲 人被貌似工作人員帶著,沒有排隊,直接進了安檢,我感嘆,還是錢好使,如果500盧比的話,我還是能接受這種服務(wù)的。正感嘆的時候,我后面有一個 印度 女孩用蹩腳的英文和我說,我不需要排隊,可以直接進去。然后周圍其他人也附和,我問原因,他們卻嘰嘰喳喳的說不好英文。我猶豫了一下,也是實在等的不耐煩,就想著去門口問問,不行我再回來,反正周圍人都認識我,排到原來的位置也不算插隊。到了安檢口,警察看了看我,只瞟了一眼門票,就讓我進了。過完安檢,還要開包檢查,包里的口香糖,客戶送的巧克力都不讓帶進去,只好扔在那了 [流淚] 。 李哥半個小時前就進來了,之前他給我發(fā)了條短信說有high value tickets,可以走快捷 通道 ??上覜]看到這條信息。 后來我倆想,第二個工作人員說的是實話,應(yīng)該是正規(guī)的工作人員,人家都沒說錢的事兒,也沒說要帶我們?nèi)?。可惜由于第一個和第三個人的攪合,我倆都沒信。 外國人高價購票,是能享受優(yōu)先進入的權(quán)利??上]有明示,各種人員參雜其中,無人管理。泰姬陵的這個體驗非常不好。也怪我們沒有提前查攻略。再有去的朋友,可以以此為鑒。 泰姬陵是 莫臥兒皇帝沙·賈汗為紀(jì)念他的愛妃子而修建的。 當(dāng)我知道王妃生了14個孩子之后,我驚呆了。這個女人,一輩子不是在懷孕,就是在坐月子,然后死在了產(chǎn)床。 泰姬陵的主建筑坐落在高高的 大理 石基座上,要上基座,需要脫鞋或者帶鞋套。通往陵墓的臺階,又陡又窄。來到陵墓入口前,遠遠望去要想進到里面,只有一個很窄的門,大概只能同時允許兩到三個人并肩進出。從我們站立的地方到門口還有一段距離,排了很多人。沒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。所有人都擁擠前進。我和李哥,是被后面的人推著前進的。我后面是一個 印度 中年婦女,由于擁擠,挨的很緊,這我可以理解,但是我不能接受的,是她把雙手搭在我的后背,那天我穿的衣服后面領(lǐng)口稍低,她那雙手毫無阻隔的直接接觸到我的皮膚,黏膩,潮熱。我一直嘗試甩開她的手,但是毫無作用。[泣不成聲] 快到門口的時候,隊伍更擠,我甚至有點害怕了(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京或者廣州早高峰的地鐵),這種情況是非常容易發(fā)生踩踏的,但是想擠出隊伍也不可能了。這時,我聽到有一個聲音,讓大家慢點兒,是我前面的一個歐美白人喊的,看來,他也被擠的崩潰了,一直喊“dangerous”。貌似管一點兒用。不過我也很清楚的聽到右后方有人發(fā)出嘲笑的聲音,還說了一句“welcome to India”。[黑線] 我和李哥總算被擠進了門,但是里面貌似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,至少我一點兒印象都沒有,(可能還沒從剛才的擁擠中回過神)。哦,我記得周圍豎了很多牌子寫著禁止拍照和不要喧嘩,但還是有很多人拍照,并且是開了閃光燈的,還有故意大喊大叫,大聲吹口哨的。 幾乎都是 印度 人。李哥低聲說了一句“素質(zhì)太差了”。里面不大,就繞了一小圈從后面的一個門出來了。 我們在外面又逛了逛,拍了幾張照片就打算回去了。真正參觀的時間并不多,大多數(shù)時間不是在排隊,就是在擁擠。正所謂“排隊兩小時,參觀10分鐘”。我沒問李哥的感受,至少對于我來說,來過一次也就足夠了,畢竟是享譽國際的景點之一,外景確實是美,但是也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想法。這可能就是“不來后悔,來了更后悔”的真實寫照吧。 出了大門,我們沒坐景區(qū)的公交車,反正也不是很遠,打算走回停車場,順便看看周圍商店的東西。有的商販,看見我們就一直推銷,甚至有的直接說了中文“你好”[黑線]??上б徽诺纳痰甓紱]有令人感興趣的東西。很多是泰姬陵的模型,但是不管它再漂亮,畢竟也是個陵墓,總不能把陵墓擺在家里吧。 回程的時候感覺比去的時候要快,我和李哥都有點兒累了,李哥睡了一路,我睡不著,玩了一路的手機。原以為來回要一天時間,但是回到酒店才3點多。 泰姬陵完~~ 其他景點,敬請關(guān)注。 歡迎點贊,關(guān)注和留言。 謝謝閱讀~
6,印度的風(fēng)俗
出生 在印度的傳統(tǒng)上十分重男輕女,因為女兒結(jié)婚時,父母必須準(zhǔn)備一筆豐富的嫁妝,如果沒有嫁妝,女兒是嫁不出去的。而這對于貧窮人家而言,確實是一項龐大的負擔(dān)。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兒時,會用拍手示意,代表兩手空空來也。但如果生的是兒子時,那就大大不同了,家人會立刻敲鑼慶祝,表示兒子將來娶老婆時,可以帶來響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募迠y。 印度民族風(fēng)俗談 回城小馬帶大家去購物,在車上他就已經(jīng)是“落足了嘴頭”(廣東話,意為賣力的游說)介紹印度的香水如何名貴,茶葉如何好等?!八抉R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,他想什么,大家當(dāng)然懂,看看嘛,適合的就買一點,其實,他帶去的印度小店賣的香水很貴,一小瓶就要15美元,有玫瑰、茉莉、薰衣草和檀香型,買五送一,天曉得是不是小馬介紹的自然材料提煉。 晚飯,是在德里的一間古色古香的飯店吃,飯店都把英國殖民主義時代的東西(算是古董吧)舊汽車,舊桌椅、照片、燈具什么的做裝修。首先是到樓上看歌舞表演,投影機按順序介紹印度各民族,每介紹一個就表演哪個民族的歌舞,演員就四女二男,雖然演員的形象差點,聲色藝嘛!半小時的表演,音樂舞蹈都還算可以,樂得滿場的老外高興非凡。演出結(jié)束,大家到樓下吃印度餐,有燒雞、咖哩食品,薄餅等,說實話不怎么好吃。至于許多人關(guān)心的,去印度是否不能喝印度的水,要喝了會拉肚子,據(jù)我全程的感覺,是沒有的事??赡苁菦]有真正喝到恒河的水吧。 在回酒店的路上,小馬回答大家的提問,例如印度的學(xué)校,說是義務(wù)教育,但是還要按月收管理費,公辦學(xué)校是10-100盧比,當(dāng)然是不同的學(xué)校收費不一樣。但是私立學(xué)校就貴了,每月要2-3000盧比。印度的學(xué)制是小學(xué)六年,初中四年,高中三年,十三年,然后是上大學(xué)。談到印度的婚嫁風(fēng)俗,小馬笑著說,印度還是父母包辦的多,未結(jié)婚還不知道自己的新娘是誰,印度人是先結(jié)婚后戀愛。他說在印度教中是沒有離婚這個詞的,印度人一生只結(jié)婚一次,女子嫁了人,就一輩子跟定一個男人,沒有離婚的。已結(jié)婚的女人很容易區(qū)分,就是眉間會有點上紅點的化妝。據(jù)說凡是死了丈夫的女人,就要一生穿白衣,不能戴首飾。自由戀愛結(jié)婚的也有,但是就不如包辦婚姻的,許多是離婚收場。談到印度偏遠的地區(qū)過去有女子嫁了丈夫,丈夫死了,在丈夫火葬時“殉情”的事。有婆家嫌新娘的嫁妝不夠,燒死新娘的事。小馬承認,過去是有過,至于究竟是被人拋進去的,還是自己跳到火里的,就不得而知。但是,小馬一再的強調(diào)“80年代后沒有了”。說到印度的人口,小馬笑了,他說印度教和其他的許多教派,都是沒有計劃生育這條的,印度現(xiàn)在有人口近11億,(據(jù)印度官方2002年公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字,印度人口約為10.27億。)很快就要超過中國,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了。 印度人慶祝小孩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,就是到寺廟進行「普迦儀式」、唱頌祈禱文,然后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。 印度小孩出生后,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,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只.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,因為這可以決定小孩未來的婚姻對象。 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,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。印度教徒去世后,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尸體,然后放在兩根竹制擔(dān)架上,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。 傳統(tǒng)上,將死者抬送到火葬場的任務(wù),應(yīng)該由家屬擔(dān)任,但是現(xiàn)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給專人處理。在印度,專門處理喪葬事宜的人,都是被視為種姓地位最低的賤民。 一般送葬的儀式都非常簡單,但是比較富有的人家,可能會請樂師在前面演奏,浩浩蕩蕩地游行?;鹪崆?,死者的長子必須手持油燈繞行遺體3次,當(dāng)火葬柴堆被點燃時,死者長子必須將頭發(fā)剃光,只在后腦勺留一小撮,然后到河里沐浴凈身。火葬結(jié)束后,死者骨灰會被掃到河里,代表靈魂已經(jīng)脫離軀殼、得到解脫。 婚禮 印度人的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,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儀式。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,都會由父母代為尋找社會階級、語言、區(qū)域、背景相同,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對象。 印度婚禮儀式相當(dāng)繁瑣,結(jié)婚之前,雙方家長會透過充當(dāng)媒人的祭司討論嫁妝事宜,女方必須答應(yīng)男女提出的嫁妝數(shù)量后,雙方才選定黃道吉日、開始籌備婚禮?;槎Y前一天,新娘必須根據(jù)傳統(tǒng)化妝方式,開始抹油、沐浴、更衣、梳頭、畫眼線、抹唇砂、并且在腳上涂以紅色、在額頭點紅色蒂卡、在下巴點黑痣,接著還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腳上繪飾漢那圖案,然后灑香水、配戴首飾和發(fā)飾,最后是把牙齒染黑、嚼檳榔、擦口紅,才算大功告成。 婚禮當(dāng)天,新郎官騎著一匹白馬浩浩蕩蕩地來到新娘家。這時女方家里已經(jīng)架起火壇,雙方親友在祭司念誦的吉祥真言中,繞行火壇祝禱。之后、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火壇前面,由祭司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系在一起,代表婚姻長長久久。 印度婚禮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進行,一對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親友的祝福?;槎Y當(dāng)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過夜,翌日才將新娘迎娶回家。 普迦儀式(Puja)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只膜拜的儀式,普迦儀式必須由祭司擔(dān)任。儀式中信徒會將神像裝飾后抬出寺廟游行慶祝,并且奉獻鮮花、椰子、蒂卡粉……等供品。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燈,在神像前面進行「阿拉提(arati)」。 「阿拉提」的過程中,信徒用手輕輕覆蓋祭司手中的燈火,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觸一下,代表接受神只賜予的力量。 通常在普迦儀式結(jié)束后,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過的鮮花、蒂卡粉或水,稱為「波拉沙達(Prasada)」。所以在印度,只要看到印度人從寺廟膜拜出來,額頭上幾乎都涂有紅色或白色的粉末。 傳統(tǒng)服飾 在印度,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,看出當(dāng)?shù)厝说淖诮绦叛觥⒎N族、階級、區(qū)域等。 男性包頭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頭巾,這種頭巾稱為(Turban)。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,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,具有特定樣式。 根據(jù)傳統(tǒng),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(fā)、留胡須,并且包著頭巾。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,只用黑布綁成發(fā)髻形狀。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復(fù)雜,首先必須用黑色松緊帶將長發(fā)束成發(fā)髻,然后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,裹成頭巾,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(guī)則狀。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,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。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(lǐng)長衫(Tunic),搭配窄腳的長褲(Dhoti),拉賈斯坦地區(qū)男性,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,頭上的布巾,花樣變化極多,色澤鮮明。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(tǒng)服飾是紗麗(Sari),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,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。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、圍、綁、裹、纏、披……等技巧,使得紗麗在身上產(chǎn)生不同的變化。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,只有披覆在頭上,但是彩色繽紛、鑲有金銀繡邊。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,有點像似沒有領(lǐng)子的中國鳳仙裝,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。 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(tǒng)服飾,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,這塊布稱為紗麗(Sari)。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,不同的種族、區(qū)域、信仰,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、質(zhì)感和穿裹方式。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,上衣是一件短袖、露出肚臍的緊身衣(Choli),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(Ghagra)。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,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: 1.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,塞進右側(cè)的襯裙裙頭。 2.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(huán)繞下圍,約三、四圈。 3.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,并且塞入裙頭。 4. 然后將剩余布塊,由左后方繞過右邊腋下,披向左邊肩膀上。 5. 最后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、或披覆在頭上。